
隨著108課綱上路,正式的將程式教育(科技領域)納入孩子的必修課程,引發許多家長的熱烈討論。而許多人沒注意到的是,新加坡早已將程式教育納入課程中。今天,我們會介紹並分析新加坡的課綱,讓我們一起認識新加坡的程式教育!
完整課綱連結:
台灣科技領域課綱
新加坡程式教育課綱(o-level computing)
總體教育的願景
在前面的文章中,我們認識了台灣的108課綱強調孩子的核心素養(適性揚才、終身學習)(延伸閱讀
:108課綱上路,家長需要知道的事)。而新加坡的課綱,則是強調孩子需要具備「21世紀的能力(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)」。

我們可以發現,新加坡希望孩子具備的21世紀能力是
- 公民素養,全球意識和跨文化技能;
- 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;
- 溝通,合作和資訊技能
透過這些能力,讓孩子成為
- 一個自信的人,具有強烈的對與錯感,適應力和韌性,認識自己,在判斷力上獨樹一幟,獨立和批判性思考並能有效地溝通。
- 一個自我指導的學習者,對自己的學習提出質疑,反思,持之以恆並承擔責任。
- 一個積極的貢獻者,能夠在團隊中有效地工作,具有創新能力,能發揮主動性,承擔有計劃的風險並追求卓越。
- 植根於新加坡,具有強烈的公民責任感,對新加坡和世界有所了解並積極改善周圍其他人生活的相關公民。
資訊教育的目標
台灣的資訊教育目標:

新加坡的資訊教育目標:

我們可以發現,新加坡從三個維度看待資訊教育,分別是
- Computer as a Science
- Computer as a Tool
- Computer in Society
學習內容
台灣的程式教育(科技領域)拆分成「資訊科技」與「生活科技」兩科目。
其中資訊科技分成7個主題

而新加坡則是在「Computing」一個科目中。分成4個模組

而我們發現新加坡的課綱除了訂定學習內容以外,也推薦使用python作為程式語言。

結語
在新加坡的課綱中,我們可以看見他們把資訊教育分成3個面向來教育孩子:把電腦當成工具,孩子要學習硬體與軟體如何運用;把電腦當成科學知識,要學習邏輯思維的方法與寫程式的能力;擁有這些能力,更要學習合理合法且安全的使用,才不會把專業用在錯誤的地方造成社會負面成本。
而程式本身訂定推薦使用的語言,這樣的好處是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升學過程,不會因為使用不同的程式語言而跟不上進度。
不管是台灣或是新加坡,都可以看見不希望程式教育只是把孩子變成工程師,而是透過程式教育,培養邏輯思維的能力也增進其他科目的學習、培養孩子擁有自學的能力。